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研究部燃料电池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DNL0301组群)邵志刚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比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评价委员会由9名专家组成,南京大学邹志刚院士担任委员会主任。我所副所长李先锋、科研及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会上,邵志刚作了技术评价总体报告,介绍了项目背景和意义、研究发展历程、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情况等。孙树成研究员作了高比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技术报告,详细介绍了项目技术背景、技术路线、创新与先进性、知识产权情况、项目应用前景等。评价委员会专家详细审查了相关鉴定材料及查新报告,并与研发团队就相关技术问题及技术应用前景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评价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电堆体积比功率和低温环境适应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
“高比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技术”突破了高比功率、低温环境高适应性、长寿命电堆等关键技术,具有功率密度高、低温等环境适应强、高耐久长寿命等优势。目前,该成果通过专利许可或转让,已应用于新源动力、国创氢能、明天氢能等燃料电池企业,商业化应用于数十款燃料电池车型,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兆瓦级储能电站、海上游艇、无人/有人驾驶飞机,分布式电站出口至欧洲,推动了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