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Microscopy可用于评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运行,但文献中,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裸露的钙钛矿薄膜、缺失的电荷传输和全器件中存在的复合损失。
近日,英国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Kyle Frohna, Cullen Chosy,Miguel Anaya & Samuel D. Stranks等,在Nature Energy上发文,报道了多模式动态现场原位显微镜工具包,用于测量和空间关联纳米级电荷传输损失、复合损失和化学成分。在扩展操作之前和之后,将软件工具包应用于最先进合金钙钛矿电池的相同扫描区域,发现了具有最高宏观性能的器件,具有最低的初始性能空间异质性——这是传统显微镜所忽略的关键环节。
研究表明,设计稳定界面是实现鲁棒器件的关键。一旦界面稳定,电荷提取均匀化并使局部功率转换效率变化最小化的成分工程,对于提高性能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器件空间中,钙钛矿可以容忍化学中的空间无序,但不能容忍电荷提取。
The impact of interfacial quality and nanoscale performance disorder on the stability of alloy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界面质量和纳米尺度性能无序,对合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影响。
图1: 器件动态现场原位显微镜显示了双阳离子双卤化物double-cation double-halide,DCDH太阳能电池性能,甚至可以容忍显著的空间光电和化学不均匀性。
图2: 在双阳离子双卤化物DCDH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微观电流-电压current–voltage,JV曲线中,在扩展操作之后,性能的局部降低是明显的。
图3: 双阳离子双卤化物DCTH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上的多峰显微镜显示发器件稳定性降低,微观相分离增加。
图4: 界面化学和空间功率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无序预测混合阳离子、混合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