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美国光学学会在光学焦点关注(Spotlight on Optics)报道了龙桂鲁教授团队完成的空间量子直接通信的原理演示实验。这一实验由龙桂鲁教授领导的清华大学、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联合团队完成。他们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自由空间量子直接通信。实验采用相位编码,优化了非对称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能够自动补偿单光子在自由空间的相位漂移。通信系统在10米空间信道上实现了500bps的量子直接通信,误码率处在0.49%±0.27%的较低水平,能稳定地在量子信道直接传输文本、图片等文件。
量子直接通信(QSDC)是龙桂鲁教授2000年提出的在量子信道直接传输机密信息的量子保密通信模式,是国际上三种最主要的量子保密通信理论之一。空间量子直接通信技术是实现空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
自由空间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系统
研究工作以“Experimental free-space quantum secure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its security analysis”为题于2020年8月发表在美国光学学会所属(OSA)期刊Photonics Research上,发表当月入选期刊的Editors' Pick。2021年1月19日,该论文又进一步被美国光学学会选为Spotlight on Optics(OSA光学焦点关注文章),在更大范围进行宣传报道。报道称,“该工作为正在发展的量子通信工具箱添加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工具,塑造未来通信基础架构。”。
清华大学博士生潘栋、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林再盛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龙桂鲁,和清华大学研究员殷柳国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osapublishing.org/prj/fulltext.cfm?uri=prj-8-9-1522&id=437765
美国光学学会Spotlight on Optics报道链接:https://www.osapublishing.org/spotlight/summary.cfm?id=43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