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7600109315

【材料】周博&张勤远Nature Photonics:上转换发光机理新进展

2020-12-21 11:01:00浏览:468来源:X-MOL资讯   

上转换发光是稀土发光材料的一种重要光学性质,它可以将低能量的光子(如近红外光)转换为高能量的光子(如可见光),其发光谱线丰富可调,因而在生物成像、诊疗、全色显示、信息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转换发光机理研究为实现上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基质选择、晶体场调控、核壳结构设计、染料敏化等策略已经在多种掺杂材料体系获得了发射波长精细可调的上转换发光。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基于传统的980 nm近红外激发波长或近期研发的808 nm波长,如何实现更远的近红外特别是红外II区响应的上转换发光对于稀土发光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图1. 基于镱亚晶格的红外II区响应上转换发光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博教授和张勤远教授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实现红外II区响应的上转换发光机理模型(图1)。他们在多层核壳纳米结构中引入具有能量迁移特性的镱亚晶格调控敏化剂铒与发光离子之间的能量作用过程,成功获得了包括Tm3+、Ho3+、Gd3+、Eu3+、Tb3+等多种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进一步在铒晶格引入Ce3+调控和优化了光谱性质,得到了红外I区的准单带发射。通过设计敏化层-迁移层-检测层构成的核壳结构深入探讨了镱晶格能量迁移的基本物理规律。本发光模型不仅可以实现一系列稀土离子的有效发光,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短波长近红外激发波长,也获得了超过1200 nm的反斯托克斯位移紫外发射。

图2. 红绿发光调控与应用

此外,他们通过镱亚晶格调控Er3+的发光动力学,成功获得红-绿可调发光,在信息安全与防伪方面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图2)。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可用于红外II区响应的新型上转换发光概念模型,可望进一步用于设计和开发新型高效上转换发光材料体系;同时也促进了微观尺度能量迁移和稀土发光物理本质的理解,为稀土发光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同时被遴选为期刊主页主题宣传图(下图)。文章通讯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周博教授和张勤远教授,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等科研项目的资助。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NIR II-responsive photon upconversion through energy migration in an ytterbium sublattice Bo Zhou,* Long Yan, Jinshu Huang, Xuelong Liu, Lili Tao, Qinyuan Zhang* Nature Photonics, 2020, 14, 760–766, DOI: 10.1038/s41566-020-00714-6

(责任编辑:CHINALASER)
下一篇:

研华“嵌入式边缘AI研讨会”成功举办,边缘AI方兴未艾

上一篇:

AFM:全介质纳米结构米氏共振耦合光增益实现超灵敏光电探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89888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