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7600109315

【材料】Angew. Chem.:基于自组装铂配合物的比率型双光子荧光探针研究

2020-12-08 16:11:48浏览:589来源:X-MOL资讯   

与定性荧光探针相比,定量荧光探针更有助于人们提高对对生命过程和疾病发展的理解。基于金属配合物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已有不少报道,但这些报道都集中于单分子,依赖于荧光探针与检测底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实现定量检测。这类荧光探针检测的准确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同时检测底物的消耗还可能对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造成干扰。

       近期,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巢晖教授研究团队利用有机铂(II)配合物的自组装,构建了一例与检测底物无反应、双光子激发的比率型双发射荧光探针Pt1,并成功应用于生命过程的定量示踪。与传统有机铂(II)配合物通过形成Pt-Pt相互作用诱导自组装不同,Pt1的自组装依赖于配体间的π-π堆积及互补氢键。Pt1在单分子时具有罕见的蓝色发光(λem= 445 nm),而自组装过程中,Pt1除了保留蓝色发光,同时还出现黄色发光(λem= 574 nm),其黄光与蓝光的比值具有浓度依赖性。

图1. Pt1比率型双发射荧光探针原理示意图。

实验表明,Pt1的细胞摄取量与细胞膜完整性呈线性关系。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孵育,作者构建了细胞膜受损的生物模型。在乙醇或非乙醇处理的细胞中,Pt1的蓝色发光强度均保持不变;而在细胞膜受损模型中,黄色发射强度呈乙醇浓度依赖性,因此黄色发射与蓝色发射的比值可以反映细胞膜的损伤程度。

2. Pt1定量指示细胞膜损伤程度示意图。

利用这一性质,Pt1成功应用于区分活细胞、细胞凋亡和坏死,同时还可以分析这一过程中细胞膜的损伤程度。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实验结果证实Pt1可进一步用于实时检测炎症过程中细胞膜的破损程度。

图3. 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中细胞膜损伤的实时检测。

相关结果发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欧阳乘博士为文章第一作者,陈禹副教授(中山大学)、张喜庭博士(香港大学)、巢晖教授(中山大学)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和广州“珠江科技新星”计划等项目资助。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of An Organoplatinum(II) Complex with Ratiometric Dual Emission for Two-Photon Bioimaging Cheng Ouyang, Yongguang Li, Thomas W. Rees, Xinxing Liao, Jianhua Jia, Yu Chen,* Xiting Zhang,* Liangnian Ji, Hui Chao* 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 10.1002/anie.202014043

(责任编辑:CHINALASER)
下一篇:

研华“嵌入式边缘AI研讨会”成功举办,边缘AI方兴未艾

上一篇:

科研人员提出由X射线成像图反演磁层顶位形的新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89888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