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激光杂志社承办的第十九期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主编(社长)沙龙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成功举办。
沙龙以“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模式的前景与挑战”为主题,从1)科技期刊群如何满足学科需求并引领学科发展;2)出版平台如何融合前沿技术助力科技期刊发展;3)科技期刊群如何开展市场化、集团化运营;4)期刊人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责任担当等四个议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和圆桌研讨。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杨书宣、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杨子秀、中国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副所长李学春出席并致辞,沙龙由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共主编朱健强主持。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杨书宣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杨子秀
中国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副所长李学春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共主编朱健强
在主旨报告环节,南京农业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园艺研究》系列期刊主编程宗明以在线报告的形式从国内高校学科需求和国际互相推动和促进两个角度,阐述了“科技期刊群如何满足学科需求并引领学科发展”。他在报告中指出,要重视期刊人才的发展和学科综合建设,将期刊变为“有固定的收入的正资产”和“学术无形不动产”。
《园艺研究》系列期刊主编程宗明教授(远程报告)
《知识分子》执行主编李晓明从媒体环境的变化引入,从人格化特征、社区化运营、服务公共价值等方面剖析了《知识分子》受到科技界认可的原因,并介绍了知识分子的市场化运营和业务转型升级,表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华人自然科学知识分子共有的一个精神聚落”。最后,他向与会者提出科技期刊和科学媒体是否能比翼齐飞的思考。
《知识分子》执行主编李晓明
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晨紧扣开放科学的服务与出版,详细阐述了协同创新平台的工作流程,指出了该平台的意义和价值。他表示,面对丰富的学术出版要求,出版流程、服务内容,以及对成果、学者的评价方式都必须要进行变革;在协同创新已成趋势的当前,期刊应该融入一线,嵌入创新服务过程和出版过程。
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晨
中华医学会副社长刘冰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集群和集约实践,探讨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方向和路径探索。作为国内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专业杂志社,其集群化发展实践备受关注。刘冰副社长从刊群发展过程、集群化运作机制、集约平台建设,专业化出版转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在最后借用一句话“觇国之盛衰,恒以杂志为衡量。杂志发达,国家强盛”呼吁科技工作要重视期刊的发展和价值。
中华医学会副社长刘冰
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编辑王晓峰以“期刊+互联网+服务”为关键词,介绍了全方位学科刊群融合发展的方案,展开了对高水平学科刊群发展模式的探讨。在报告中,他表示,以旗舰期刊群的内核驱动,以中英核心平台为载体,联合大众新媒体优化传播效果,最终实现期刊内容生产、管理过程、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的全面数字化。一句“一流平台今何在?”向期刊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编辑王晓峰
下午的专题讨论由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杨蕾主持,20余位嘉宾开展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并围绕体制机制改革、期刊集团与集群化建设路径、学科引领与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和难点问题,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对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期刊出版处处长王素、上海市委宣传部媒体监管处处长陈琳琳、《Cell Research》编辑部主任程磊、有研博翰(北京)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九红、中科院地理所期刊中心主任何书金、《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赵惠祥、上海大学期刊社副社长刘志强、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蔡云泽、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主任吴坚等国内14位期刊主编及期刊社负责人出席沙龙。200余位科技期刊从业者通过线上的形式参与进来,共同分享、探讨期刊集群的发展前景和路径,在交流碰撞中思考科技期刊的未来之路。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期刊出版处处长王素、上海市委宣传部媒体监管处处长陈琳琳、《Cell Research》编辑部主任程磊、有研博翰(北京)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九红、中科院地理所期刊中心主任何书金、《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赵惠祥、上海大学期刊社副社长刘志强、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蔡云泽、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主任吴坚等国内14位期刊主编及期刊社负责人出席沙龙。200余位科技期刊从业者通过线上的形式参与进来,共同分享、探讨期刊集群的发展前景和路径,在交流碰撞中思考科技期刊的未来之路。
实现集群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的规模效应,是世界范围内科技期刊做大做强的主要模式。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科技期刊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集群已到关键时期。本届沙龙为国内科技期刊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也为促进我国科技期刊抱团发展、开展市场化、集团化建设提供通畅的沟通渠道。